为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2025年9月8日至9日,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刘影协同相关单位、行业协会及消费帮扶双创中心海淀各分中心等一行19人,深入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开展为期两天的“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专题座谈交流、精准产销对接等形式,深化两地产业协作,共签订合作意向书13份,为构建区域协同、互利共赢的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产业实地调研,精准掌握帮扶需求
9月8日,海淀区商务团队抵达赤城县后,立即开启实地调研,深入当地特色产业基地与重点企业,了解赤城县产业发展现状、产品优势及市场需求。商务团队先后走访了斌赋豆制品生产企业、御久粮燕麦种植加工基地、河北味小寻食品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详细考察产品生产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及供应链建设情况。
在斌赋豆制品企业,商务团队仔细询问豆制品、特色面条等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品质特点,针对产品包装升级、礼盒组装方案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为后续产品进京适配市场需求提供建议。御久粮燕麦种植加工基地,商务团队调研了燕麦种植规模、加工技术及产品品类,对赤城县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产品的思路表示认可,同时结合海淀市场消费偏好,提出产品精细化分类、差异化定位的合作方向。在河北味小寻食品有限公司,团队获知其自营品牌“芙蓉嘴”的产销渠道,重点了解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实地察看研发室、鲜品库以及生产车间,对企业从种植、加工到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布局给予肯定。
首日调研,海淀区商务局团队精准掌握了赤城县在红谷小米、燕麦、荞麦、豆制品等特色产品方面的核心优势,梳理出企业在品牌推广、渠道拓展、产品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后续精准对接,靶向帮扶明确了方向。
深化走访交流,挖掘协作潜在机会
9月9日上午,海淀区商务团队继续深入赤城县乡村产业一线,拓展调研范围,进一步挖掘两地协作潜力。团队前往赤城县天然山泉水生产基地,聚焦“生态产品市场化”“农产品上行”等关键问题,与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
在源自娘娘泉的天然山泉水生产基地,商务团队实地考察水源地保护情况与生产灌装流程,听取企业关于产品品质检测、市场推广现状的介绍,针对水源地品牌打造、北京市场准入标准等问题提供专业指导,为优化产品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提供建议。
调研过程中,北京市消费帮扶双创中心海淀分中心负责人表示,相较于以往,赤城县产业规模与产品品质均实现显著提升,规模化加工、精细化农产品生产等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为两地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后续可围绕产品标准统一、供应链协同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合作路径。
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9月9日下午,海淀区商务局与赤城县联合召开“2025年海淀区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签约仪式”,两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共30人参会,搭建起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
赤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地产业发展政策、特色产品资源及消费帮扶工作推进情况,重点推介了红谷小米、天然山泉水、燕麦等优势产品,表达了深化与海淀区商贸合作、拓展产品进京渠道的迫切需求。
海淀区消费帮扶双创中心海淀第三分中心总经理张文超在交流中表示,海淀拥有成熟的机关、院校、食堂采购体系,后续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赤城优质农产品精准推送至海淀消费市场,切实解决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消费帮扶双创中心海淀分中心负责人提出,将推动赤城农产品进入海淀大流通领域,通过品牌包装升级、市场精准投放,让优质产品更快端上市民餐桌。
会上,两地企业围绕产品采购、渠道共享、品牌共建等领域展开一对一洽谈,最终达成13份合作意向协议,合作范围覆盖五谷杂粮、肉制品、饮用水等多个品类,标志着两地消费帮扶合作从“意向”迈向“实质”。
明确长效协作机制,共促区域协同发展
此次海淀区商务团队赴赤城开展消费帮扶活动,既是落实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区域协作的务实举措。通过两天的调研与对接,两地不仅达成了13份合作意向,更凝聚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作共识。
未来,海淀区将持续以消费帮扶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渠道、资源优势,与赤城县共同探索产业协同、经济互补的新路径,推动消费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短期合作”向“长效共赢”迈进,持续助力赤城县乡村全面振兴、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两地继续共同书写区域协同发展、共促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