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进——杏林艺坛优秀画家
杨承进,字子柯,1942 年 10 月生,侗族,湖南湘西新晃县人。现为北京美协会员、北大副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日本诹访市水墨画会顾问、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他自幼酷爱绘画,长期研习和临摹古代名家画作,先后师从著名画家黄均、祁大寿先生深造,擅长水墨山水、梅竹。
1981 年 5 月作品《古城雄姿》入选“海峡两岸书画展”,并入编《中国大陆名家书画》辞书 1988 年 11 月《松瀑》入编《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1990 年 12 月《秋晨》入选“首都民族团结书画作品展”;1994 年 11 月《馨香浸月色》入选“中国艺术博览会书画展”;1995 年 5 月《秋色》入选《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辞书,并参加入编作品展;1996 年 11 月《樱艳》入选“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画艺术大赛”,获优秀奖;1999 年 10 月《平湖秋水》获“庆祝建国 50 周年书画展二等奖;2001 年 6 月《远航》获“纪念建党 80 周年书画展二等奖;2002 年 6 月《山雨欲来》获“国际书画审美大赛”银奖;2006 年 10 月《细雨蒙蒙》及《暗香浮动》入编《红色中国》大型艺术画册,并被评为金奖;
2007 年 4 月《湘西风情》入选“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 15 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并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博览》;2007 年 5 月《溪山雨后》获第二届“盛世中华全国书画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1990 年至 1993 年先后两次应邀在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里加市举办个人画展 1996年至 2001 年应邀分别在日本茅野市、诹访市。韭琦市、东京吉祥市及箱根市举办个人画展,作品《红梅报春》被茅野市文化中心收藏;2005 年 4 月应邀参加“中欧文化艺术交流展”,作品《香远》被意大利贝里尼博物馆收藏。《万里朝
晖》获 2008 奥运会全国书画大赛特等奖。
梅骨山魂:读杨承进先生的梅花与山水
在杨承进先生的艺术世界里,有两种声音在回响:一种是山川的宏阔交响,一种是梅花的清越独白。前者以其博大包容万物,后者以其孤傲定义风骨。而当这一山一梅,一宏大一精微,共同呈现在他的笔下时,便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生命图景——那是宇宙的呼吸,也是士人的精神。
杨承进先生的山,不是秀丽的风景区,而是带有宋人气象的苍茫境域。他善用浑厚的笔墨构建出雄强的山体,层峦叠嶂间,云蒸霞蔚,气象森严。在那一片元气磅礴的天地中,你能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伟力。然而,这片山水并非无人性的荒野。总有一道瀑布垂落,如银河倒泻,为静穆的山林注入生命的律动;总有几间茅亭隐现,或一叶扁舟横斜,暗示着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栖居。
这山水,为他的梅花预备了最壮阔的舞台。那不再是庭院中供人玩赏的盆景,而是扎根于悬崖峭壁、溪畔石隙,与风霜雨雪、天地精神直接对话的野梅。山水赋予了梅花以“境”,使其孤高不再是孤芳自赏,而是与整个宇宙洪荒相连的、顶天立地的存在。
如果说他的山水是“体”,那么他的梅花便是“魂”。杨承进先生画梅,绝弃妩媚,直取风骨。他笔下少有繁花似锦的热闹,多是老干虬枝的铮铮铁骨。勾勒梅枝时,他仿佛将山水画中的斧劈皴法化入了笔端,线条如金石镌刻,顿挫有力,充满了挣扎、抗争与不屈的张力。那嶙峋的枝干,仿佛是与严酷自然搏斗了数百年的生命结晶。
而他的点梅,更见匠心。或浓或淡的墨点,间以极淡的赭石或胭脂,疏疏落落,宛若繁星,又似寒夜里的孤灯。它们不是开在枝头,而是从钢铁般的枝干中“迸发”出来的,是生命在极致压力下绽放出的精神火花。这梅花,正是山水风骨最凝练、最人格化的表达。
当我们将他的梅花与山水并置观赏,便能窥见杨承进先生完整的艺术追求与精神世界。
在一幅《寒山素心图》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主体是几乎占据全幅的、墨色沉郁的巍峨山峦,雪意茫茫。而在右下角一块突出的危岩上,一树老梅斜逸而出,枝干如铁,缀着数点淡白梅花。整幅画气势压人,但那树微小的梅花,却以其不容置疑的存在感,瞬间点亮了沉寂的千山万壑。它不言不语,却仿佛在说:“天地虽大,我自有我的位置与芬芳。”
这便是杨承进先生的梅与山——山水是梅花的宇宙,梅花是山水的诗眼。 山赋予了梅以苍茫与厚度,梅报之以风骨与灵魂。他的山水,因有了梅的点缀而不再空洞,充满了人文的温度;他的梅花,因有了山的依托而愈发坚毅,彰显出生命的尊严。
在这个追求浮华与速成的时代,杨承进先生沉潜于梅骨山魂的塑造,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坚守。他让我们看到,中国文人的精神传统——那种于困境中坚守气节、于自然中安顿心灵的理想,并未远去。它依然在他的笔墨中呼吸,在那梅与山的交响中,生生不息。